病证名,又名痛渴、三消,为津液枯燥,虚热内盛的病证。临床以口渴、饮多、食多、尿多而消瘦为特征。《幼科铁镜》:“三消之症,实热者少,虚热者多,不足之症……始而心肺消渴,或脾胃消中,或肾水消浊。传染日久,
见《东北常用中草药手册》。即满山红,详该条。
指妊娠中期或晚期出现胎忽乱动,腹痛等症状。但脉象无分娩症候者。①《女科经络》卷五:“有一月前。忽然腹痛。如欲便生。名曰试胎。非当产也。”②唐桐园《大生要旨》二卷:“受胎六、七个月或八、九个月,胎忽乱动
宋代医疗福利设施,据载系专为收养贫病之人而设。
见《证治准绳·类方》第三册。即大黄散第一方,见大黄散条。
即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简称十干。商代便用以记天日,其顺序,取义于种子的萌芽、生长、发育、繁殖以至衰老、死亡、新生的全过程。《汉书·律历志》解释:“出甲于甲,奋轧于乙,明丙于丙,大盛
宋代医官职称。隶属翰林医官院。官阶从六品。参见翰林医官院条。
【介绍】:见陈良佑条。
见《中国经济植物志》。为甜地丁之别名,详该条。
股和胫的总称。即大腿和小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