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APP>中医中药>中医百科>燔针

燔针

①指用火烧针。又称焠针火针。《灵枢·经筋》篇在论述经筋痹症的治疗时,用“燔针劫刺”的方法也就是将针以火烧红后,迅速地刺入选取的刺激部位,旋即拔出的一种疗法。明代吴鹤皋在《黄帝内经素问》注解中称:“燔针者,内针之后,以火燔之煖耳,不必赤也。”这与温针相近。②针具名。即火针。见该条。

猜你喜欢

  • 朱君平

    【介绍】:见朱有治条。

  • 病名。一作。①淋症的古称。《素问·奇病论》:“有癃者,一日数十溲。”《三因极一病证方论·淋闭叙论》:“淋,古谓之癃。”详见淋条。②指小便不利,属癃闭之轻者。《类证治裁·闭癃遗溺》:“闭者小便不通,癃者

  • 三阴痉

    指太阴痉、少阴痉、厥阴痉。《张氏医通·诸风门》:“足三阴痉,俱手足厥冷,筋脉拘急,汗出不止,项强脉沉。”治法用附子散,多汗去川芎、独活加黄芪、当归。详太阴痉、少阴痉、厥阴痉条。

  • 百步蛇

    见《动物学大辞典》。为白花蛇之别名,详该条。

  • 小儿脚瘃(zhú 逐)

    病证名,瘃即冻疮。《太平圣惠方》第九十一卷:“夫小儿脚瘃者,是小儿肉嫩,外风冷中于足掌中涌泉穴也。是儿脚上皮肉间,气血与风邪相感,使肉硬气血不通,阳气不达,致使然也。”

  • 魏玉璜

    【介绍】:见魏之琇条。

  • 刘璞

    【介绍】:清代医家。字石友。平舆(在河南省东南,邻接安徽省)人。编有《医学集要》6卷(于1682年刻行),论述脉、药性等。

  • 灵枢悬解

    书名。9卷。清·黄元御撰。注。刊于1756年。本书根据通行本《灵枢》81篇的主要内容,按刺法、经络、营卫、神气、脉象、外候、病论、贼邪及疾病9类的次序重予编次,并在个别原文段落之后加以简注。现有《黄氏

  • 石豆

    见《福建中草药》。为麦斛之别名,详该条。

  • 金沸花

    见《上海常用中草药》。为旋复花之别名,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