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馥原
【介绍】:
晚清医家。字清源。山阴梅溪(今浙江绍兴)人。十九世纪末(光绪年间)闻名于绍兴,尤长于妇科,撰有《医方简义》一书,主要论述内、妇科,而于妇科较详。
【介绍】:
晚清医家。字清源。山阴梅溪(今浙江绍兴)人。十九世纪末(光绪年间)闻名于绍兴,尤长于妇科,撰有《医方简义》一书,主要论述内、妇科,而于妇科较详。
病名。指太阳病证未解,而少阳病证已见。《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太阳与少阳并病,头项强痛,或眩冒,时如结胸,心下痞硬。”《景岳全书·伤寒典》:“如太阳先病发热头痛……后见耳聋胁痛,呕而口苦等证者
病名。《疫痧草》:“烂喉疫痧,以喉为主。喉烂浅者疫邪轻,喉烂深者疫邪重。”相当于猩红热。参见烂喉痧条。
病名。见晟叔来《增订达生篇》。指乳头拖下过长的病证。多因肝经风热发泄所致。用小柴胡汤主之,外用羌活、防风、白敛烧烟薰之,仍以蓖麻子四十九粒、麝香一分同研烂,涂顶心,俟乳收上,急急洗去。
病证名。指头部外伤或由久病入络引起的头痛。见《医碥·头痛》。症见头痛如锥刺,痛有定处,时发时止,经久不愈,或面色晦滞,舌有瘀斑,脉涩等。《医林改错》以头痛“无表症,无里症,无气虚痰饮等症,忽犯忽好,百
证名。《疡医准绳》卷五:“脚背或脚趾肿痛不可忍,以脚高悬起,其痛方止些;若以脚垂下,其疼不可当也,名曰倒拔肿疡。先用两面龟一味煎酒服,次服两面龟散。如不应,以蛇薯磨酒服,大效。”
见《陕西中草药》。为紫堇之别名,详该条。
见《太平圣惠方》。为马齿苋之别名,详该条。
见《浙江民间常用草药》。为狗舌草之别名,详该条。
证名。指痰唾中带有血液。《不居集》卷十三:“痰血,咳咯唾皆有之,兼带血屑血丝血点是也。”详痰涎血、咳血、咯血、唾血条。
病名。《外台秘要》卷二十二:“齿虫,是虫食于齿。”即牙虫。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