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APP>中医中药>中医百科>瓷针

瓷针

陶针。参见该条。

猜你喜欢

  • 白疕(bǐ 比)

    病名。为一种慢性落屑性皮肤病。见《外科大成》卷四。又名蛇虱、疕风、松皮癣。因风寒或风热郁于肌肤,营卫失调;或营血不足,运行不畅,瘀于肌表,致使肌肤失养而成此病。多发于四肢伸侧,次为头皮及躯干,常对称发

  • 地钮子

    见《四川中药志》。为铜锤玉带草之别名,详该条。

  • 脚髓孔

    见足髓孔条。

  • 因风成毒证

    眼科病证。指因风湿热而目病者,《证治准绳·杂病》:“初发时乃头风湿热,瘀血灌睛,睑硬睛疼等病失于早治;虽治,不得其法,遂致邪盛搏夹成毒,睥与珠通行胀出,如拳似碗,连珠带脑,痛不可当。先从乌珠烂起,后烂

  • 产后心烦

    病证名。《陈素庵妇科补解》:“产后心烦,由余血奔心,故烦闷不安兼腹痛也。……宜祛瘀血为主,服金黄散。七日后作虚烦治,服麦门冬散。”

  • 恶色

    又称夭色。疾病反映于面部的色泽表现为晦暗枯槁者,表示胃气枯竭,脏气败坏,病情多属凶险。《素问·五脏生成篇》所描述的“青如草兹”、“黄如枳实”、“黑如始”,“赤如衃血”、“白如枯骨”等,均属恶色。

  • 热病

    病名。出《素问·刺热篇》。①泛指一切外感热性病,意同广义的伤寒。《素问·热论》:“今夫热病者,皆伤寒之类也。”参见伤寒、温病条。②指伤寒病五种疾患之一。《难经·五十八难》:“伤寒有五,……有热病,有温

  • 天柱疽

    病名。为有头疽生于天柱骨者。出《疡医准绳》卷三。证治同有头疽。

  • 气池

    推拿穴位名。又名坎下。见陈氏《小儿按摩经》。《幼科推拿秘书·穴象手法》:“气池,在目下胞,一名坎下。”与目上胞(风池)同作望诊之处。《小儿推拿广意·上卷》:“风气二池黄吐逆,若黄舌色定为风,惊啼烦躁红

  • 方炯

    【介绍】:明代医家。字用晦,自号杏翁。福建莆田人。精通医术,对贫家不取报酬。著有《杏村肘后方》、《伤寒书》、《脉理精微》等书,均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