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指诊法十三指形之一。详十三指形条。
见中国医学入门丛书条。
见《福建中草药》。为苹之别名,详该条。
痿证之一。见《症因脉治》卷三。由于燥热伤津耗血,宗筋失于营养所致。症见手足痿软,不能行动,伴有皮毛干枯,口燥唇焦等症。治宜清热润燥,滋阴养血。用知母石膏汤、滋燥养荣汤加减。《血证论·痿废》:“肺气热,
病证名。见《诸病源候论·风病诸候》。指因于风湿而致的偏枯证。《圣济总录》卷九:“风偏枯。论曰:气血不足,腠理开疏,风湿客于分肉之间,久而不差,真气去,邪气独留,乃为偏枯之疾。”症见半身不遂,肌肉枯瘦而
病名。《郑氏女科家传秘方》:“产后小便撒黑,谓之交经。用提气补血治之。”
见《现代实用中药》。为盐麸子之别名,详该条。
《证治准绳·类方》第二册方。前胡、姜半夏、茯苓各二钱,陈皮、木香、紫苏、枳实、甘草各一钱。加生姜三片、乌梅一个,水煎,食远服。治痰饮咳喘。
骨名。即髌骨。详该条。
指纹弯向大指旁,主痰热(见《医宗金鑑·幼科杂病心法要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