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幼幼集成》。即挟热腹痛,详该条。
证名。指胃火炽盛而出现的证候。《校注医醇賸义·胃火》:“胃火炽盛,烦渴引饮,牙龈腐烂,或牙宣出血,面赤发热,玉女煎主之。”《类证治裁·火症》:“治六腑火,胃火牙疼,颐肿,清胃散。”参见胃热条。
书名。明·李中梓撰,清·尤乘增辑。2卷。刊于1667年。全书分列中风、虚劳、噎膈等十二种病证,各证摘录历代医书,分析病机、病因、症状、治法及处方。有论有方,以论为主。本书收入《士材三书》中。
①治疗神志不安、心悸失眠的方法。适用于阳气躁动,心悸、失眠、惊痫、狂妄、烦躁易怒等病症。分重镇安神和养心安神。如因胆气虚或胆热引起心烦失眠,则用温胆安神或清胆安神。参见各条。②养生术语。指收摄精神,使
出《难经·四十四难》。七冲门之一。指胃上口。其上与食道相接。贲通奔,投向、奔凑之意。食物从此处奔入于胃,故称。
【介绍】:见李炳条。
证名。谓目视物昏花不清。《杂病源流犀烛》卷二十二:“眼花者,眼光昏散也……视物杳冥也。”
证名。出《素问·调经论》。指肌肉动如虫蠕的感觉。多因风湿、热伤脾,卫气不荣肌肉所致。《医学入门》卷一:“脾受风湿则卫气不荣而肌肉蠕动。……脾热者,色黄而蠕动也。”《奇效良方》卷二:“风热壅实,上攻头面
证名。脾气虚弱而引起的咳嗽。《证治准绳·幼科》:“脾虚亦能作嗽。”小儿脾常不足,易为乳食所伤;脾伤则运化失职,而使湿化成痰,痰湿交阻,肺气失宣则咳嗽。其症多伴有久嗽,痰多,食纳不佳,腹胀,便溏,面黄肌
我国古代天文学家将全天的恒星分为二十八宿和其他星座。二十八宿是:东方的角、亢、氐、房、心、尾、箕七宿;南方的井、鬼、柳、星、张、翼轸七宿;西方的奎、娄、胃、昴、毕、觜、参七宿;北方的斗、牛、女、虚、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