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肢。见四肢条。
见《四川中药志》。为辟汗草之别名,详该条。
见国医百家条。
见《杂病源流犀烛·内伤外感门》卷二十一。即清凉至宝散,见该条。
经外奇穴别名。见《常用新医疗法手册》。即上迎香。见该条。
见《本草纲目》。为扁豆之别名,详该条。
书名。不分卷。清·高学山约撰于1872年左右。高氏融合前人学说,发挥个人的见解以注释《金匮要略》,对杂病的病机、诊断、方义等阐析较详。但其中也掺杂了一些唯心或主观、附会的解释。原稿分为四册,末册佚去二
出清·汪连仕《采药书》。为杜鹃花根之别名,详该条。
《太平圣惠方》卷八十三方。犀角。用竹沥二合磨浓汁,量儿大小,分减服之,日三至四次。治小儿心热,惊悸。
病证名。出《备急千金要方》。又名舌短、阴强舌。因寒凝胸腹者,症见舌缩而四肢厥冷,脉象沉伏,治宜温中祛寒。因心脾积热者,症见舌缩难言,蒸蒸发热,脉沉而数,治宜清心开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