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医官职称。共设4名,官阶从六品上。
书名。见《隋书·经籍志》。3卷(《通志艺文略》作2卷)。又名《桐君采药录》,已佚。佚文散见于《本草经集注》中。
见《金匮翼》卷五。即锡类散,见该条。
见《杭州药用植物志》。为灵芝草之别名,详该条。
病证名。指外邪入脑而致的头脑剧痛。见《中藏经》卷中。《脉因证治·头目痛》:“脑痛。乃风热乘虚而入于脑,以辛凉之药散之行之。……羌活汤,治风热壅盛,上攻头目,昏眩疼痛及脑疼。”《医钞类编》卷十二:“冬月
见《广州植物志》。为白兰花之简称,详该条。
解剖名。见广州中医学院主编《中医眼科学》。泛指今之脉络膜、视网膜。
即夹惊伤寒,详该条。
舌苔色白,干硬粗糙如砂皮状,称水晶苔,又名白砂苔。系由于素体津亏,复因温疫热毒炽盛,胃津严重受损所致。《温疫论》下卷:“舌上白苔,干硬如砂皮,一名水晶苔,乃自白苔之时,津液干燥,邪虽入胃,不能变黄,宜
见《贵州民间方药集》。为胖血藤之别名,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