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APP>中医中药>中医百科>痘疮

痘疮

病名。为急性发疹性传染病。又名天痘天行痘天疮天花天行发斑疮疫疠疱疮、豌豆疮登痘疮、百日疮、虏寄疮。由于发病有强烈的传染性,故名天行。因先见点,起胀,灌浆,如花发蕾;七日后收靥,脱痂,如花之萎谢,故又名天花。或以其疮形似痘,故又名痘疮。《时后备急方》:“比发有病,天行发斑疮,头面及身须臾周匝,状如火疮,皆载白浆,随抉随生,不及治疗,剧者数日必死,疗得瘥后,疮瘢紫黯,弥岁方无。”初起与伤寒相类似,有形寒身热呕吐惊悸,口鼻气粗,耳尻不热,遍身疼痛,耳后有红筋等先驱症,在整个病程中其特点可分为发热,见形,起胀、灌浆、收靥、脱痂六个阶段。在各个阶段中,因毒邪的深浅,体质的强弱不同,可出现较多的变证。建国后,本病已经消灭。

猜你喜欢

  • 小儿阴疮

    病证名,指小儿阴囊生疮。多为湿热之邪下注阴器所致,表现为阴囊疼痛流水,日久不瘥。治宜清热燥湿,用二妙散加味,外用川椒、荆芥、槐枝、柳枝、蛇床子煎汤洗后,用朴硝末掺之。

  • 热化

    ①寒邪化热入里,寒从热化。②伤寒少阴病有热化之证。《伤寒论·辨少阴病脉证治》:“少阴病得之二、三日以上,心中烦,不得卧,黄连阿胶汤主之。”③五运学说术语。《素问·至真要大论》:“少阴司天为热化。”参少

  • ①人体器管。指子宫,《灵枢·五音五味》:“冲脉任脉,皆起于胞中。”张景岳说:“胞者,子宫也。此男女藏精之所,皆得称为子宫。惟女子于此受孕,因名曰胞。然冲任督脉,皆起于此,所谓一原而三歧也。”②胞衣之简

  • 甘蒲

    出《新修本草》。即香蒲,详该条。

  • 土甘草豆

    见《药材学》。为相思子之别名,详该条。

  • 黄仁

    解剖名。出《银海精微》。又名眼帘、虹彩。即今之虹膜,位于黑睛后内。其色因人种而异,我国多为黑褐色。黄仁中央有约2.5~4毫米大小之圆形洞孔,名瞳神。黄二居风轮之里层,内应于肝,肝胆相表里,故病变常与肝

  • 阴痿

    病证名。出《灵枢·经脉》。又称阳痿。详该条。

  • 精微

    精华微细的营养物质。饮食水谷经消化吸收后,化为精微,荣养全身。《灵枢·五味》:“谷始入于胃,其精微者,先出于胃之两焦,以溉五脏。”马莳注:“此言谷化精微之气者,为营气卫气。……胃纳谷气,脾乃化之,其精

  • 双喉痈

    病名。《咽喉经验秘传》:“此症因心肺停受郁热,风痰上越脏腑。须要看他地位,在上者为元痈;在中者为热痈;在两边者为双喉痈;在下者为页育也。要识得标本,然后治其有余不足。”详见各该条。

  • 肝木

    ①指肝。五脏合五行,肝属木,故名。②推拿部位名。见肝经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