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东北药用植物志》。为白蔹之别名,详该条。
又名门齿、门牙。即今之切牙。儿生八月板齿始生。详门牙条。
证名。见《诸病源候论·风病诸候》。即半身不遂,详该条。
指酉时。《灵枢·营卫生会》:“日入阳尽而阴受气矣。”参十二时条。
病证名。见清·阎纯玺《增补胎产心法》。亦名胎前胁痛。多因痰浊瘀阻,或恼怒伤肝,气郁不舒所致。痰浊瘀阻者,痰涎壅盛,胸胁疼痛,治宜祛痰理气,方用二陈汤加减;恼怒伤肝者,烦闷易怒,两胁疼痛,治宜舒肝解郁,
病名。出《疡医准绳》卷四。即涌泉疽。见该条。
见《广州植物志》。为鸭脚艾之别名,详该条。
【介绍】:见洪炜条。
古刺法名。九刺之一。《灵枢·官针》:“焠刺者,刺燔针则取痹也。”是指治疗痹症时,将针烧红,迅入速出的针刺方法。意与劫刺同,参见该条。
《奇效良方》:“四开四穴,合谷并行间。是穴手足共四穴。”后《针灸大成》等名为四关。参见四关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