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APP>中医中药>中医百科>目涩

目涩

证名。眼干燥滞涩或似异物入目般涩痛不适,称目涩。《诸病源候论》卷廿八:“目,肝之外候也。……上液之道,若悲哀内动腑脏,则液道开而泣下,其液竭者,则目涩;又风邪内乘其腑脏,外传于液道,亦令泣下而数欠,泣竭则目涩;若腑脏劳热热气乘于肝,而冲发于目,则目热而涩也,甚则赤痛。”说明阴亏液竭,风邪内乘,以及腑脏劳热等,均能致目涩。参见目干涩目沙涩条。

猜你喜欢

  • 山马蝗

    出《植物名实图考》。为豆科植物山蚂蝗Desmodium racemosum(Thunb.)DC.的根或全草。分布江苏、浙江、江西、福建、广东、广西、四川、贵州、云南等地。苦,寒。祛风利湿,散瘀止血。治

  • 口殠

    病名。见《圣济总录》一百十六卷。殠,“腐气也”(《说文》)。即口臭。详该条。

  • 清神补气汤

    见《兰室秘藏·杂病门》。即除湿补气汤,见该条。

  • 内实外虚脉

    脉象。来迟去疾之脉。为内邪有余,表气不足。《注解伤寒论·平脉法》:“初持脉,来迟去疾,此出迟入疾,名曰内实外虚也。”

  • 胎鸣

    病名。《明易妇产诸证医方》:“胎鸣即子啼也。”详子啼条。

  • 三阳合病

    病名。指太阳、阳明、少阳三经同时受邪而出现的证候。《伤寒论·辨阳明病脉证并治》:“三阳合病,腹满身重,难以转侧,口不仁,面垢,谵语遗尿。发汗则谵语,下之则额上生汗,手足逆冷。若自汗出者,白虎汤主之。”

  • 戽斗藤

    见《广西本草选编》。为粪箕笃之别名,详该条。

  • 伤寒活人指掌提纲

    见医要集览条。

  • 血虚自汗

    自汗证之一。见《世医得效方·大方脉杂医科》。因血虚而致自汗者,伴见心悸惊惕,形瘦烦倦等症。治宜补血敛营为主,用当归建中汤、四物汤加减。血虚有热者,用当归六黄汤。若大失血之后,汗多不止,气随血脱者,急宜

  • 水蓬稞

    见《东北药用植物志》。为荭草之别名,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