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APP>中医中药>中医百科>真寒假热证

真寒假热证

证名。即阴证似阳。指阴寒内盛而外见热象的证候。因阴寒内盛,格阳于外所致。《景岳全书·传忠录》:“寒热有真假者,阴证似阳,阳证似阴也。盖阴极反能躁热,乃内寒外热,即真寒假热也。假热者,水极似火也。凡病伤寒,或患杂证,有其素禀虚寒,偶感邪气而然者;有过于劳倦而致者;有过于酒色而致者;有过于七情而致者;有原非火证,以误服寒凉而致者。凡真热本发热,而假热亦发热,其证则亦为面赤躁烦,亦为大便不通小便赤涩,或为气促咽喉肿痛,或为发热,脉见紧数等证。昧者见之,便认为热,妄投寒凉,下咽必毙。不知身虽有热而里寒格阳,或虚阳不敛者,多有此证。但其内证,则口虽干渴,必不喜冷,即喜冷者,饮亦不多,或大便不实,或先鞭后溏,或小水清频,或阴枯黄赤,或气短懒言,或色黯神倦,或起倒如狂,而禁之则止,自与登高骂詈者不同,此虚狂也;或斑如蚊迹而浅红细碎,自与紫赤热极者不同,此假斑也。凡假热之脉,必沉细迟弱,或虽浮大紧数而无力无神,此乃热在皮肤,寒在脏腑,所谓恶热非热,实阴证也。”当用四逆、八味、理阴煎、回阳饮等方。参见真热假寒证、阴证似阳等条。

猜你喜欢

  • 胃虚汗

    证名。指胃气虚弱而致自汗之证。《张氏医通·杂门》:“胃虚水谷气脱散者,汗自出,必气虚少食。”治宜补气运脾丸。参见自汗条。

  • 车宗辂

    【介绍】:见胡宪丰条。

  • 张三锡

    【生卒】:十六世纪【介绍】:明代医家。字叔承,别号嗣泉,应天府(今江苏南京)人。出身于世医之家,曾博采群书,汇要而编成《医学六要》一书,共十九卷,包括《四诊法》、《经络考》、《病机部》、《治法汇》、《

  • 内经吴注

    见黄帝内经素问吴注条。

  • 戴白生

    指儿生下时,头上戴有膜一片,粘腻如胶者。

  • 脸发

    病名。出《外科启玄》卷四。即面发毒。详该条。

  • 延年九转法

    养生类著作。清·方开辑。本书又名《祛病延年图说》,于清雍正年间由新安方开编绘,后被叶志诜收入《颐身集》,王福源又刊于《内功图说》,名“祛病延年法。”这是一种以揉腹按摩为主的导引法,除有保健延年的作用外

  • 咽唾

    养生术语。亦称嗽玉津。即咽下唾液,《神仙传·彭祖》:“舐唇咽唾,服气数十,乃起行言笑。”

  • 八虚

    指五脏病邪随经脉留客于肘、腋、髀、腘等八处关节。《灵枢·邪客》:“人有八虚,……以候五脏,……肺心有邪,其气留于两肘;肝有邪,其气留于两腋;脾有邪,其气留于两髀;肾有邪,其气留于两腘。凡此八虚者,皆机

  • 清暑利湿

    治疗夏季暑湿病的基本方法。暑多挟湿,故清暑常须利湿。症见发热、心烦、口渴、小便不利者,用六一散、薏苡竹叶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