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温中祛寒。用温补药治疗脾胃虚寒的方法。常用方如温脾饮、理中汤等。
见《贵州草药》。为金边兔耳之别名,详该条。
即下眼睑。见胞睑条。
治疗浊痰瘀血等结聚而形成结块诸证的方法。如浊痰凝聚的瘰疬、瘿气,宜消痰软坚散结,常用浙贝母、海藻、昆布、牡蛎等;久疟而脾脏肿大,宜软坚破结,用醋泡制的鳖甲、三棱、莪术等。此外,热结胃肠的燥粪,用芒硝等
经穴别名。出《备急千金要方》。即水沟,见该条。
见《普济方》。为棘针之别名,详该条。
因津液亏损,胃肠干燥而致大便秘结的证候。症见口渴、便秘,尿赤,舌红苔黄干燥,脉数等。《温病条辨·中焦篇》:“燥结甚者,间服增液承气。”
【介绍】:清代著名医家。一名玉路字坤载,号研农,别号玉楸子。山东昌邑人。少为诸生,三十岁左右因目疾为医所误治,遂发愤学医。曾对《内经》、《难经》、《伤寒论》等古典医籍加以注释。现存有《四圣心源》、《伤
见《竹林寺女科秘方》。即经水不止。详该条。
病证名。即小儿惊。出《诸病源候论》。详小儿惊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