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刺法。出《素问·缪刺论》,又称交经缪刺,指左侧有病取右侧穴,右侧有病取左侧穴的交叉刺法。本法与巨刺的不同之处,主要在于巨刺刺经,缪刺刺络。临床一般以浅刺井穴和呈现郁血的络脉为主。用以治疗络脉的病变。
经穴名。代号BL59。出《针灸甲乙经》。《千金要方》作付阳;《素问·气穴论》王冰注作附阳。别名外阳、阳。属足太阳膀胱经。阳之郄穴。位于小腿后外侧,外踝尖与跟腱水平连线之中点直上3寸处。布有腓肠神经、小
同肺失清肃。详该条。
【生卒】:?~868【介绍】:唐末医生,曾任待诏、翰林医官。与康仲殷合作治疗同昌公主久患重疾,公元868年公主由于久治不效而死亡。懿宗竟将韩宗绍、康仲殷杀害。并收捕其亲族三百余人,系京兆府治罪。当时宰
三十六黄之一。《圣济总录》卷六十一:“治蝦蟆黄,舌上青脉起,七日盛,九日病过,急烙大椎即效,此病昼夜不睡,宜服豉栀汤方。”参见黄疸有关条。
病证名。见《原机启微》。指黑睛所生条状白翳细如丝缕。参见翳条。
证名。系指牙齿干燥失泽。《疫痧草》卷中:“火灼液亏是以齿干。”多由胃热炽盛,火灼津伤,或疫喉、痧疹未透,热毒内炽,上炎齿牙,或阴虚火灼牙齿所致。治宜清胃泻热,或养胃生津,或滋阴降火。方可选用清胃散、清
痰证之一。因阴虚火旺所致。《不居集》卷十七:“阴火痰:面有红光者,乃阴火上炎,又当用滋阴药。”方用地黄汤加麦冬、五味子等。参痰证条。
见《中药志》。为金钱白花蛇之别名,详该条。
病名。见《疮疡经验全书》卷一:“雍在心经,致伤于耳。五种:耳痔、耳蕈、耳雍、耳塞、耳烂。”详各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