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APP>中医中药>中医百科>老痰

老痰

痰证之一。指气火郁结,凝结胶固之痰症。又名郁痰结痰顽痰。《症因脉治》卷二:“老痰即结痰。”“顽痰坚结胶固,……即老痰。”《丹溪心法附余·痰》:“因火邪炎上,薰于上焦肺气被郁,故其津液之随气而升者为火薰蒸,凝浊郁结而成。岁月积久,根深蒂固,故名老名郁。”《丹溪心法·痰》:“喉中有物,咯不出,咽不下,此是老痰。重者吐之,轻者用瓜蒌辈,气实必用荆沥。”《张氏医通·痰饮》:“老痰积于胸膈作痞,或流滞于经络四肢者,青礞石丸。”老痰症治宜开郁降火,清润肺金,以消化其凝结之痰。《医碥》卷二:“老痰即郁痰结成粘块,吐咯不出,非南星半夏茯苓苍术可治。青黛为主,五倍、海石、苦梗、旋复花、瓜蒌仁、芒硝。”老痰可由燥痰失治所致。《医学入门》卷五:“燥痰,久为老痰。”参见痰症有关条。

猜你喜欢

  • 调气法

    调节针感(得气)的方法。包括捻转、提插、呼吸、指循及龙虎扑腾、青龙摆尾……等。《金针赋》:“及夫调气之法,……气不至者,以手循摄,以爪切掐,以针摇动,进捻搓弹,直至气至。”

  • 中医内科简编

    书名。上海中医学院内科教研组编。本书是1961年出版的《中医内科学中级讲义》的修改本,重点介绍37种常见内科疾病的证治,论述简要,选方实用,比较适合广大农村医务人员和赤脚医生的学习参考。1972年由人

  • 乘腑

    乘,侵袭,乘腑即六腑受病。《伤寒论·平脉法》:“诸阳浮数为乘腑。”成无己注:“腑,阳也,阳脉见者,为乘腑也。”

  • 孟秋痹

    病名。出《灵枢·经筋》。十二经筋病中的足太阴筋病。《灵枢注证发微》:“此证当发于七月之时,故名之曰孟秋痹也。”详足太阴经病候条。

  • 拉罐法

    即走罐法。详该条。

  • 针内障后法

    指眼科金针开内障术后的护理方法。见《审视瑶函》。金针拨治内障术后,宜封眼仰卧三日。痛甚则用熨法,呕吐者以乌梅止之。七日内只进温粥,不能用力咀嚼,大小便时起身轻缓并予以扶持,勿令高声言谈等。

  • 肝恶风

    恶即畏恶。《素问·宣明五气篇》:“五脏所恶:肝恶风。”风气偏胜则肝风易动,眩晕抽掣,故恶风。

  • 踝骨

    骨骼部位名。①内踝、外踝的统称。②指桡骨茎突。《医宗金鉴·刺灸心法要诀》:“腕者,……当外侧之骨,名曰高骨,一名锐骨,亦名踝骨。”

  • 刘养元

    【介绍】:见刘继芳条。

  • 鹅掌风

    病名。生于手掌的一种皮肤病。《外科正宗》卷四:“初起红斑白点,久则皮肤枯厚破裂不已……。”多因感受风毒,凝结皮肤,气血失养所致;或由接触传染而得。初起手掌及手指皮下生小水疱、瘙痒,继而疱破,迭起白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