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APP>中医中药>中医百科>肝热病

猜你喜欢

  • 舌上痈

    病名。系指痈生舌上。《喉科秘旨》卷下:“舌上痈生于舌中心如梅子大,不能言语,此症因热入心包络而发,左寸脉宜洪大数,不宜细缓,红肿者可治,黑者不治。”治疗参见舌痈条。

  • 经水不止发肿满

    病证名。见明·岳甫嘉《妙一斋医学正印·种子篇》。亦名经多发肿。多因脾经血虚,水湿渗入血分所致。症见月经持续不止,兼发肿满。治宜补血健脾利水。方用四物汤加茯苓、白术、砂仁、大腹皮、木香、陈皮、厚朴、猪苓

  • 拉罐法

    即走罐法。详该条。

  • 寒泻

    病证名。又名寒泄。见《证治要诀》卷八。多因寒气内袭,脾阳虚衰所致。《时病论》卷三:“盖寒泻致病之原,良由感受乎寒,寒气内袭于脾,脾胃受寒则阳虚,虚则不司运用,清阳之气,不主上升,反下陷而为便泻。故所下

  • 石竹子

    见《云南中草药》。为岩笋之别名,详该条。

  • 吹花癣

    病名。生于颜面的一种糠疹。出《疡科选粹》卷六。又名桃花癣。多因脾胃内热上蒸,复感风邪所致。多发于春季,妇女多见。初起颜面皮肤微红,伴发密集的小丘疹,逐渐形成灰白色斑片,边缘不清,上覆薄屑,自觉微痒及干

  • 证名。出《灵枢·癫狂》。①跳动不宁为悸。心跳不宁者称心悸,脐下搏动者称脐下悸。《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发汗后,其人脐下悸者,欲作奔豚。”《证治准绳·杂病》:“《伤寒明理论》释悸字云:悸,心忪也

  • 冷心痛

    病证名。出《备急千金要方》卷十三。指因寒所致的心痛。症见心痛绵绵不休,喜暖喜按,肢冷,溺清不渴,脉迟微细。治宜温化为主。《杂病源流犀烛·心病源流》:“外受寒,当温散;内受寒,当温利;久则寒必郁,当疏解

  • 清者为营

    营,指营气。营气与卫气均源于水谷精微,其清稀部分化生为营气,其浓浊部分则化生为卫气。《灵枢·营卫生会》:“人受气于谷,谷入于胃,以传与肺,五脏六腑,皆以受气,其清者为营,浊者为卫。”

  • 如银障症

    病名。见《审视瑶函》。即如银内障证。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