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APP>中医中药>中医百科>肺燥咳嗽

肺燥咳嗽

病名。指肺虚液少或燥邪伤肺所致的咳嗽。《症因脉治·伤燥咳嗽》:“天行燥烈,燥从火化,肺被燥伤则必咳嗽。”《不居集》卷十五:“肺燥咳嗽,金性喜清润,润则生水,以滋脏腑。若本体一燥,则水源渐竭,火无所制,金受火燥,则气自乱而咳嗽,嗽则喉干声哑,烦渴引饮,痰结便闭,肌肤枯燥,形神虚萎,脉必虚数,久则涩数无神。法当滋润清补。”《金匮翼·燥咳》:“肺燥者,肺虚液少而燥气乘之也。其状咳甚而少涎沫,咽喉干,气哽不利。子和云,燥乘肺者,气壅不利,百节内痛,皮肤干燥,大便秘涩,涕唾稠粘。洁古云,咳而无痰者,宜以辛甘润其肺也。”方宜润肺止嗽方清燥救肺汤门冬饮子等。参见咳嗽、伤燥咳嗽条。

猜你喜欢

  • 针灸疗法

    针刺、艾灸两种治疗方法的总称。简称针灸。针刺疗法是用特制的金属针具,刺激人体穴位,运用操作手法,藉以疏通经络,调和气血。艾灸疗法是以艾绒搓成艾团或艾条,点燃后温灼穴位皮表,达到温通经脉、扶阳散寒的目的

  • 肾疝

    古病名。指脐下急痛小便数而清之症。多由肾虚而致。《医学纲目》卷十四:“脐下撮急疼痛,并脐下周身一遭皆急痛,小便频数清,其五脉急,洪、缓、、沉,按之皆虚,独肾脉按之不急,皆虚无力,名曰肾疝。”治用丁香疝

  • 风消

    病名。①指燥火所致的消渴。《症因脉治》卷三:“燥火三消之症,即风消也。”详燥火三消条。②指心脾受病,精血虚少,形体日益消削的病症,多因思虑不遂,心神耗散引起。出《素问·阴阳别论》:“二阳之病发心脾,有

  • 是动所生病

    经络病候和经穴主治的概括。参见是动病、所生病各条。

  • 滨莴苣

    见《本草推陈》。为番杏之别名,详该条。

  • 九子疱

    病名,见《外科活人定本》卷二。即瘰疬,详该条。

  • 玉门不闭

    病证名。见《经效产宝》卷中。即产门不闭,详该条。

  • 沉痔

    古病名。《灵枢·邪气脏腑病形》:“微涩为不月,沉痔。”即痔下垂。参见内痔条。

  • 耳烂

    病名。见《疮疡经验全书》卷一。多由肝胆湿热郁结,上攻于耳所致。症见耳轮生疮,赤烂难敛,此愈彼发,缠绵难愈。治宜清热除湿、消肿解毒。治疗参见旋耳疮、月蚀疮等条。

  • 液道

    人体头面部七窍液体(如眼泪、鼻涕、口涎等)的通道。《灵枢·口问》:“宗脉盛则液道开,液道开,故泣涕出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