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APP>中医中药>中医百科>肾疳

肾疳

五疳之一。又名骨疳急疳。多系先天不足,禀赋虚弱,患有解颅、鹤膝、五迟等病;复因嗜食甘肥,不知节制,以致脏腑伏热津液耗伤,日久肾阴枯涸而成。《小儿卫生总微论方》载肾疳“其候上热下冷,寒热时作,齿断生疮,耳焦脑热手足逆冷,吐逆滑泄;下部生疮,脱肛不收,夜啼饶哭,渐成困重,甚则高骨乃败。”治宜先用集圣丸(方见肝疳条),消疳解毒;继进九味地黄丸(《证治准绳》:熟地黄、赤茯苓山茱萸肉、川楝子当归川芎牡丹皮山药使君子肉)。滋阴养肾,兼以疗疳。如体质极端虚弱,宜大补气血,用人参养荣丸。②聤耳的别名。《保婴撮要》卷四:“小儿耳内出脓,秽不可近,连年不愈,口渴足热,或面色微黑,余谓肾疳症也。”

猜你喜欢

  • 石公集

    【介绍】:唐代眼科医生。同州(今陕西大荔)人。祖、父均以精针拨白内障术名世。公元837年治杜眼病,诊断为白内障,谓须年后,脂老硬如白玉时始可手术。至至,法以针旁入白睛穴上,斜拨去之,如蜡塞管,蜡去管明

  • 手背疔

    病名。出《治疗大全》。即手发背。见该条。

  • 法落梅

    见《滇南本草》。为法罗海之别名,详该条。

  • 严子礼

    【介绍】:见严用和条。

  • 夏草冬虫

    出《黔囊》。即冬虫夏草,详该条。

  • 雀目昏睛

    病证名。见佚名《眼科统秘》。即雀目。详该条。

  • 假苏

    出《神农本草经》。为荆芥之别名,详该条。

  • 内热

    ①证名。与外感发热相对而言,泛指体内脏腑阴阳偏胜之热。宜辨虚实。《素问·调经论》:“阴虚生内热,……有所劳倦,形气衰少,谷气不盛,上焦不行,下脘不通,胃气热,热气熏胸中,故内热。”《素问·厥论》:“酒

  • 肺痿嗽

    病名。指肺痿病的咳嗽。因阴火灼肺,肺叶痿弱作嗽。《万病回春·咳嗽》:“肺痿嗽者,声哑,咽喉破痛,浊唾涎沫,或唾中有红丝脓血,热在上焦,阴火炽焰,熏蒸肺叶而成,此真病也。宜养血滋阴,清金保肺,消痰降火。

  • 目暗不明

    证名。又名眼暗。《诸病源候论》卷廿八:“夫目者,五脏六腑阴阳精气,皆上注于目。若为血气充实,则视瞻分明;血气虚竭,则风邪所侵,令目暗不明。”即目昏,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