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今医鉴》卷十三方。铅丹、朱砂、枯矾各等分。为末,枣肉为丸,黄豆大,每服三至四丸,戳针尖上,于灯焰上烧存性,研细,凉米泔水调下。治小儿吐泻。
疾病由简单变复杂,从轻变重的证候变化。如《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太阳病,外证未除,而数下之,遂协热而利,利下不止,心下痞硬,表里不解者,桂枝人参汤主之。”所指即为误下引起的变证。
出《日华子诸家本草》。为枸杞叶之别名,详枸杞条。
见《云南中草药》。为类梧桐之别名。详该条。
骨名。即尾骨。详尾骶骨条。
病证名。外邪侵犯足厥阴经所致。《三因极一病证方论》卷九:“若十二经络外感六淫,则其气闭塞,郁于中焦,气与邪争,发为疼痛,属外所因。”又:“足厥阴心痛,两胁急,引小腹连阴股,相引痛。”参见心痛条。
经穴别名。出《针灸甲乙经》。《铜人腧穴图经》作五户。即天突,见该条。
出《三国志·方技传》。即小产。详该条。
出《神农本草经》。即肉桂,详该条。
见《贵州民间方药集》。为天名精之别名,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