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APP>中医中药>中医百科>胎热不安

猜你喜欢

  • 员柱

    经穴别名。出《外台秘要》。即攒竹,见该条。

  • 打鼓子

    见《云南中草药选》。为千金子之别名,详该条。

  • 五毒发背

    病名。见《本草纲目》卷二十金星草项下。即发背。详该条。

  • 扁骨风

    见《广西中草药》。为扁担藤之别名,详该条。

  • 恶脉

    病名。出《肘后备急方》卷五。由春冬之恶风入于脉络,以致血瘀而成。证见肢体赤脉隆起,如蚯蚓状。治宜活血化瘀,疏通脉络,内服五香汤加味;外敷丹参膏。类似血栓性静脉炎。

  • 大方脉

    我国古代医学分科的一种,专门治疗成年人疾病。大体相当于现在的内科。宋代太医局,元、明、清太医院均设有此科。参见九科条、十三科条等。

  • 发历疽

    病名。出《外科启玄》卷六。即蠹疽,见该条。

  • 药烦

    证名。见《温疫论》上卷。指服药后出现烦闷及头、身发痒等症。《伤寒绪论》烦热:“凡服药后,烦闷不安,头面发际遍身发痒者,谓之药烦,此胃虚不能胜药力也。与热姜汤徐徐呷之。药中宜加生姜以行胃气自安。”本证可

  • 下管

    管,同脘。即下脘部。《灵枢·上膈》:“人食则虫上食,虫上食则下管虚,下管虚则邪气胜之,积聚以留,留则痈成。”

  • 焗服

    即泡服。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