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法之一。用温性药物补养正气的治法。多用于脏腑虚弱而偏于阳虚的病证。如四君子汤补气益脾。
书名。4卷。清·杨尧章编撰。刊于1856年。杨氏于吴有性《温疫论》原文后逐条予以辨析,或阐发吴氏立论的精义,或参证个人的学术经验,着重辨明是非疑似之处。卷末另撰胃气论、寒疫论各一篇,前者申明胃气升清降
皮肤针之一种。因针柄一端集针五枚形如梅花,故名。参见皮肤针条。
病名。多因痧后余毒未清致齿烂龈腐而臭者。即走马牙疳。详该条。
见《四川中药志》。为辟汗草之别名,详该条。
见《贵州民间药物》。为半边旗之别名,详该条。
见《昆明民间常用草药》。为密蒙花之别名,详该条。
病名。出《备急千金要方》卷二十二。又名风丹。为小儿丹毒之一。多因热毒与水湿相搏所致。以股及阴部较多见,亦可发于遍身,证见黄赤色水泡,甚者破烂流水,湿烂疼痛。治宜清热利湿,方用防己散内服,外用升麻膏敷之
证名。见《审视瑶函》。即神光自见证。详该条。
见八十一难经图解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