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APP>中医中药>中医百科>脚气

脚气

病名。见《肘后备急方》卷三。古名缓风壅疾,又称脚弱。因外感湿邪风毒,或饮食厚味所伤,积湿生热,流注腿脚而成。其证先见腿脚麻木,酸痛,软弱无力,或挛急,或肿胀,或萎枯,或发热,进而入腹攻心,小腹不仁呕吐不食心悸,胸闷,气喘,神志恍惚,言语错乱等。治宜宣壅逐湿为主,或兼祛风清热,调血行气等法。《医学正传·脚气》:“故为治者,宜通用苍术白术之类以治其湿,知母黄柏、条芩之类以去其热,当归、芍药、生地黄之类以调其血,木瓜槟榔之类以行其气,羌活独活以利关节而散风湿,兼用木通防己川牛膝之类引药下行及消肿去湿。”常用方剂鸡鸣散、济生槟榔汤防己饮等。《肘后备急方》、《备急千金要方》等方书中,有大豆、乌豆、赤豆治脚气的记载,可用作辅助疗法。脚气有干脚气湿脚气之分。湿脚气中又有寒湿脚气湿痰脚气湿热脚气湿毒脚气等。此外,还有风毒脚气瘴毒脚气脚气冲心脚气入腹脚气迫肺等多种类型。又有按六经分类者。详各条。

猜你喜欢

  • 五脏气

    ①泛指五脏正常机能。②指五脏气逆的主要特征。《灵枢·九针论》:“五藏气:心主噫,肺主咳,肝主语,脾主吞,肾主欠。”

  • 痎疟论疏

    书名。1卷。明·卢之颐撰。撰年不详。卢氏以《内经》理论为主,结合后世论疟及个人体验详述痎疟因证,分析诸疟常症和变症的症治。此书后附《痎疟疏方》1卷,共选方38首,叙述方药的炮制颇详。现有《医林指月》本

  • 气由脏发

    气,指神气、精气。皆源于五脏。五脏精气的盛衰和病变,会反映到气色的变化(见《四诊抉微》)。

  • 肝足厥阴之脉

    出《灵枢·经脉》。即足厥阴肝经。详该条。

  • 攻下派

    金元时期的一个医学派别。详见金元四大家条。

  • 药蒻(ruò 弱)

    出《开宝重定本草》。又名蒻头。为天南星科植物魔芋Amorphophallus rivieri Durieu的块茎。分布广西、云南、四川、贵州、湖北、甘肃、陕西等地,多为栽培。辛,温,有毒。化痰散结,行

  • 方上

    鼻尖两侧的鼻翼部。望诊此处可以作为诊察胃病的参考。《灵枢·五色》:“方上者,胃也。”

  • 元亨疗马集

    兽医学著作。明·喻本亨撰。刊于1608年。现存有4卷本、5卷本、6卷本,其内容也互有调整。书中记述了马的外形(相马)、马病的诊断、症候、针灸穴位、疗法、药物处方等,并附有马病图及穴位图。书中还选录了很

  • 活幼十三方

    万密斋祖传全婴妙诀。出《幼科指南心法》。一十三方为丸、丹、饼三种剂型。乃婴幼儿危、急病症救治之方。即抱龙丸、凉惊丸、胃苓丸、养脾丸、胡麻丸、神芎丸、玉液丸、茱萸内消丸、香连丸、雄黄解毒丸、至圣保命丹、

  • 苏木散

    《痧胀玉衡》卷下方。又名二十九号升象方。苏木二两,白蒺藜、红花、玄胡索、桃仁各一两,独活三钱,五灵脂七钱,降香、姜黄、赤芍药各六钱,大黄五钱,乌药、三棱、莪术、陈皮、青皮、皂角刺、香附(酒炒)各四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