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绍】:见五邪条。
见《全国中草药汇编》。为野棉花根之别名,详该条。
皮毛之孔窍,即毛孔。见《脾胃论》。
即血痢。《诸病源候论·痢病诸候》:“热乘于血,则流渗入肠,与痢相杂下,故为赤痢。”详血痢条。
见《湖南药物志》。为鹿茸草之别名,详该条。
病症名。见《中国医学大辞典》。指大便秘结之由于三焦不和者。《丹溪心法附余·燥门》:“三焦不和,胸膈痞闷,气不升降,饮食迟化,肠胃燥涩,大便秘结。”用搜风润肠丸。参见大便秘结条。
出《灵枢·经别》。即手少阴经别,见该条。
见《本草纲目》。即红大戟,详该条。
用活血祛瘀药物以消散瘀肿。参见祛瘀消肿、破瘀消癥条。
浑身麻木的别称。《医林绳墨·麻木不仁》:“遍体麻木者,多因湿痰为病。”详浑身麻木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