脚面骨
跗骨的别名。详该条。
跗骨的别名。详该条。
十五络脉之一。原称足太阳之别。《灵枢·经脉》:“足太阳之别,名曰飞扬,去踝七寸。别走少阴。”本络脉发生病变,实则鼻塞,头痛,背痛;虚则鼻流清涕或鼻出血。
见《贵州草药》。为冰粉之别名,详该条。
见《贵州草药》。为金边兔耳之别名,详该条。
见《药材资料汇编》。为柿霜加工后的药材名,详柿霜条。
出《神农本草经》。即钟乳石,详该条。
出《庚辛玉册》。为藜之别名,见该条。
见苏州医学院《中草药手册》。为繁缕之别名,详该条。
名词。出《洞玄子》。指大阴唇。
病名。又称脾肾泄。指五更泄之因脾肾虚弱者。《丹溪心法·泄泻》:“但得日间上半夜无事,近五更,其泻复作,此病在肾。俗呼为脾肾泻。分水饮下二神丸及椒朴丸,或平胃散下小茴香丸。病久而重,其人虚甚,宜椒附汤。
病证名。出《陈氏秘传》。指患肢伸长。髋关节前脱位证候之一。详胯骨出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