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南京民间药草》。即芦根,详该条。
病证名。指瞳神歪斜的病证。见《证治准绳·杂病》。又名瞳仁不正、瞳神偏射、瞳欹。多因风热毒邪,或外伤等引起。证见“瞳神歪斜,或如杏仁桃核,三角半月”(《张氏医通》卷八)。常由黑睛破损,黄仁从破口迸出,或
《正体类要》卷下方。人参、紫苏、半夏、茯苓、陈皮、桔梗、前胡、葛根、枳壳各一钱,炙甘草五分。加生姜,水煎服。治气逆血蕴上焦,发热气促,或咳血衄血,或痰嗽不止。
指外鼻孔。《灵枢·营气》:“……入颃颡之窍,究于畜门。”张志聪注:“畜门,鼻之外窍。”
指以本经原穴与其表里经的络穴相配合,用以治疗本脏本腑有关疾病的方法。如肺经有病取本经的原穴太渊,配以大肠经的络穴偏历等。因本法以取本经的原穴为主,表里经的络穴为配(客),故又称主客配穴法。其具体配用见
病名。指瘿病由情绪刺激引起者。出《千金要方》卷二十四。《圣济总录》卷一二五:“忧、劳、气(瘿)则本于七情,情之所至,气则随之,或上而不下,或结而不散是也。”治以海藻、龙胆、海蛤、通草、昆布、矾石、松萝
指七种癥病。《三因极一病证方论·癥瘕证治》:“夫癥者,坚也,坚则难破。……然七癥八瘕之名,经论亦不详出。虽有蛟龙、鱼、鳖、肉、发、虱、米等七证,初非定名,偶因食物相感而致患耳。”《东医宝鉴·杂病篇》:
即藏医挂图。公元1704年在德西·桑吉嘉措主持下,根据《四部医典蓝琉璃》的内容及编排顺序,并参考《月王药诊》等有关藏医著作绘制的一套图文并茂的著作。全套曼汤共80幅,最后一幅是由近代“门孜康”主持人钦
间接灸之一。指艾炷与穴位皮肤之间隔以药饼的灸法。亦称药饼灸。药饼通常用辛温芳香药物制成。具有行气活血,温阳祛寒的作用。常用的有椒饼灸,附饼灸,豉饼灸等。详各该条。
古代三类病因的合称。即内因、外因、不内外因。《三因极一病证方论》:“然六淫天之常气,冒之则先自经络流入,内合于脏腑,为外所因。七情人之常性,动之则先自脏腑郁发,外形于肢体,为内所因。其如饮食饥饱,叫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