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绍】:参见程玠条。
病证名。见《竹林女科证治》。即妊娠烦渴,详该条。
本法源于《灵枢·官针》“远道刺者,病在上取之下,刺府输也”的理论。后金·窦汉卿《标幽赋》又有“头有病而脚上针,左有病而右畔取”的论述。现今泛指远离病变部位选取穴位的方法。又称远取法。如牙痛选取合谷、内
见《四川中药志》。为爵床之别名,详该条。
病证名。一名风咳。指咳嗽由劳力伤风所致者。《儒门事亲》卷三:“劳风咳,出青黄涕,其状如脓,大如弹丸,亦风咳也。”治宜桂苓五味甘草汤加姜汁、竹沥;若痰逆势甚,用桂枝二越婢一汤、小青龙加石膏汤;禀气虚者,
病证名。出《幼幼集成·惊风辟妄》。指小儿急慢惊风。详搐条。
见扁鹊神应针灸玉龙经条。
病名。出《圣济总录》卷一百三十三。即冷疮。详该条。
《医学衷中参西录》方。党参、生白芍药各12克,代赭石、牛膝、天花粉各18克,玄参15克,乳香、没药各9克,威灵仙3克,虫(大者)4枚,制马钱子末0.6克。前十味煎汤,送服马钱子末。治因脑部充血而致肢体
人死后的躯体。《素问·缪刺论》:“五络俱竭,令人身脉皆动,而形无知也,其状若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