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云南中草药》。为类梧桐之别名,详该条。
五脏气逆证中,脾气上逆的症状,出《素问·宣明五气篇》。《黄帝内经素问集注》:“脾主为胃行其津液,脾气病而不能灌溉于四脏,则津液反溢于脾之窍口,故为吞咽之证。”临床多见于脾虚小湿不化患者。
【介绍】:见徐复条。
见《中国主要植物图说·豆科》。为农吉利之别名,详该条。
病证名。见《丹溪心法·咯血》。指痰唾涎中带有血丝、血点。《杂病源流犀烛·诸血源流》:“痰涎血者,脾家畜热所致,宜加味逍遥散,清肺汤;而痰唾中带有红丝红点,病尤为甚,其条分缕判,则有由六经之火者,宜山栀
见广州部队卫生部《常用中草药手册》。即猫须草,详该条。
见《福建中草药》。为蓝花参之别名,详该条。
见杨氏提纲医方纂要条。
【介绍】:见刘禹锡条。
病名。十咳之一。《诸病源候论·咳嗽病诸候》:“十曰厥阴咳。咳而引舌本是也。”治宜刺大陵。参见十咳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