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APP>中医中药>中医百科>虚劳发热

虚劳发热

病证名。指虚劳亏损所致的发热。以阴虚为多见。《诸病源候论·虚劳热候》:“虚劳而热者,是阴气不足阳气有余,故内外生于热,非邪气从外来乘也。”《理虚元鉴》卷上:“虚劳发热,皆因内伤七情而成。人之饮食起居,一失其节,皆能成伤,不止房劳一端为内伤也。凡伤久则荣卫不和而发热,热变蒸,蒸类不一。凡骨脉皮肉、五脏六腑皆能作蒸。其源多因醉饱后入房,及忧思劳役,或病饮食失调,暨大喜大怒大痛大泪,……故夜热内热虚热,为虚劳之初病;骨蒸内热潮热,则虚劳之本病也。宜及时调治,毋使滋蔓。治法清金养荣,疏邪润燥为主,则热自退矣。”虚劳发热亦可因瘀血而致。《风劳臌膈四大证治·虚劳》:“虚劳发热,未有不由瘀血者。……是必饮食起居过时失节,营卫凝滞,先成内伤,然后随其气所阻之处,血为瘀积。”此为虚中实证。治疗以活血化瘀为主,宜大黄虫丸等方。参见阴虚发热阳虚发热血虚发热气虚热、劳热,潮热、骨蒸等条。

猜你喜欢

  • 茎物

    即阴茎。详该条。

  • 翻天印

    见《陕西中草药》。为九牛造之别名,详该条。

  • 元胡索

    见《药品化义》。即延胡索,详该条。

  • 白灯笼

    见《生草药性备要》。为鬼灯笼之别名,详该条。

  • 经行泄泻

    病证名。出《陈素庵妇科补解》。亦名经来泄泻。多因脾肾阳虚,当经行之时,胃肠之气血受阻,影响水谷精微的运化及传导失职所致。脾虚者,症见经期大便泄泻,精神疲倦,食减,或见浮肿、腹胀等,治宜健脾渗湿,方用参

  • 扁鹊偃侧针灸图

    书名。见《隋书·经籍志》。3卷,已佚。

  • 虫花

    见《四川中药志》。即蝉花,详该条。

  • 火郁

    火热性的郁证①五郁之一,指心火怫郁之症。出《素问·六元正纪大论》。《杂病源流犀烛》卷十八:“火郁之病,为阳为热,脏应心,腑应小肠、三焦,主在脉络,伤在阴分。”症见全身不适,少气,咽喉肿痛,口干舌苦,脘

  • 佑王长寿经

    即《黄色比吉经函》。详该条。

  • 多寐

    病证名。同多卧、多眠症。《杂病源流犀烛·不寐多寐源流》:“多寐,心肺病也。一由心神昏浊,不能自主;一由心火虚衰,不能生土而健运。其原有如此者,试言其症状。体重或浮而多寐,湿胜也。宜平胃散加防风、白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