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APP>中医中药>中医百科>虚喘

虚喘

病证名。见《丹溪心法·喘》。指因正气虚衰所致的气喘。多由年老体弱,喘病久延,或大病后真元耗损,肺脾气虚肾气不纳,或久服攻伐之药,损伤真气而成。《景岳全书·喘促》:“虚喘者,气短而不续,……慌张气怯,声低息短,皇皇然若气欲断,提之若不能升,吞之若不相及,劳动则甚,而惟急促似喘,但得引长一息为快也。”临床表现,一般起病较缓,病程较长,呼吸气短难续,以深吸气为快等。虚喘中由于病因和见症的不同,又分为气虚喘阴虚喘真元耗损喘胃虚喘等。详各条。

猜你喜欢

  • 乌轮赤晕

    证名。《银海精微》:“乌轮赤晕,刺痛浮肿,此肝热也。”即抱轮红。详该条。

  • 痘应出不出

    病证名。出元·朱震亨《幼科全书》。痘疮初起发热三、四日后,应见点而不见点,此因外感风寒,阻于肌表,毒气不能外发所致。其症常伴有头痛,四肢拘急,恶风寒等。治宜解表透毒。用参苏饮,败毒散加减。

  • 安眠穴

    经外奇穴名。位于翳风与风池两穴连线之中点。在胸锁乳突肌肌腱中部,深部有头夹肌及枕动、静脉;布有枕小神经及耳大神经分支。主治失眠,眩晕,头痛,心悸,精神病等。直刺1~1.5寸。

  • 膨颈蛇

    见薛德《系统动物学》。为眼镜蛇之别名,详该条。

  • 妊娠积聚

    即胎兼癥瘕。详该条。

  • 善后养正汤

    即养正汤,见该条。

  • 毛凉伞

    见《广西中草药》。为红毛走马胎之别名,详该条。

  • 本草纲目易知录

    书名。8卷。清·戴葆元撰。刊于1887年。此书系据《本草纲目》、《本草备要》二书内容予以增删而成。共载药1208种。编例仿《本草纲目》之十六部,各药以大字述其性味功治,小字列举附方,可谓《本草纲目》之

  • 妙贴散

    《外科正宗》卷一方。原名真君妙贴散。硫黄末十斤,荞麦面、白面各五斤。以清水微拌,干湿得宜,作成薄片,单纸包裹,风中阴干,用时再研细,清水调敷患处;皮破血流湿烂者,麻油调敷;天泡、火丹、酒刺,以靛汁调搽

  • 五风变

    病证名。见《世医得效方》卷十六。即五风变内障。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