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绍】:明代医生。江西波阳县人。博览群书,精于脉理,善于记忆选方,治病效果较好。
病名。即下颌关节脱臼。出《医宗金鉴》卷八十八。详颊车蹉条。
【介绍】:清代医生。字含徵。安徽歙县人。撰有《医津一筏》一卷,主要为对《内经》的注疏。
出《日华子诸家本草》。为人指甲之别名,详该条。
见《生草药手册》。即樟树皮,详该条。
见《证治准绳·疡医》卷二。即白术散第二方。见白术散条。
病证名。小儿发热面赤,手足抽搐,两目上视,痰喘不已。诊其六脉俱伏,反无热象。治以疏风而热不除,豁痰而痰不消,定惊而惊益甚者,属痧胀。视其腿弯、肘弯有痧筋,用消毒三棱针刺之,紫黑毒血流出自愈(《痧胀玉衡
指神气的耗散与恢复。《灵枢·九针十二原》:“观其色,察其目,知其散复。”
病证名。指因劳力过度所致的鼻腔出血。《张氏医通·诸血门》:“内伤劳役之人,喘嗽面赤,发热头痛而衄。此肺经气虚,失护卫之职,致心包火炎,经脉热甚,故行清道。当归补血汤加薄荷、荆芥,不应,补中益气倍黄芪,
【介绍】:见吴篪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