脐带的别名。
【介绍】:宋代医生。字时芳。兰溪(今浙江兰溪)人。医术高明,负有盛誉。
指婴儿在生长过程中,或有身热、脉乱、汗出等症,而身无大病者。此说始于西晋·王叔和,隋唐医家,日相传演,其说益繁。《诸病源候论·小儿杂病诸候》:“小儿变蒸者,以长气血也。”《千金要方》:“凡小儿自生三十
病证名。因肾虚而风冷侵袭所致。《金匮翼·腰痛》:“风虚腰痛者,肾虚而风冷乘之也。其尺脉虚浮,而痛多抽掣,或拘急且痠,而上连脊背。”治宜益肾祛风。可用独活寄生汤、甘豆汤等方。参见风寒腰痛、肾虚腰痛条。
经外奇穴名。出《备急千金要方》。位于前正中线胸骨剑突末端向上1.5寸处。一说“在鸠尾穴上1.5寸”(《中国针灸学》)。主治胃腕寒痛,喘息等。沿皮刺0.3~0.5寸。艾炷灸3~5壮;或艾条灸5~10分钟
见清·寄湘渔父《达生保赤编》。即沥浆生。详该条。
病名。出《疡科选粹》卷三。即面发毒。详该条。
见《中药志》。为冰片药材之一种,详该条。
见《云南中草药》。为矮陀陀之别名,详该条。
由肱骨的远端和前臂的尺骨、桡骨的近端而构成的肘关节。能作伸屈运动。《灵枢·经脉》:“大肠手阳明之脉……循臂上廉,入肘外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