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名。见《疡科心得集》卷上。为疮疡陷证之一。多见于有头疽毒盛期。因气不能引血化腐成脓,火毒反陷入营所致。证见:疮色紫暗,疮口干枯无脓,根盘散漫,壮热、口渴、便秘、尿短赤,烦躁不安,神昏谵语,舌绛脉数等
综合性医书。5卷。清邹承禧撰于道光二十二年(1842年)。卷1妇儿例,卷2真字例,卷3风暑例,卷4古人转手例,卷5考订药味机窍、新方药窍等内容。作者撰写此书,参阅医籍文献不下数百种,并附张仲景、叶天士
参见景景医话条。
小儿推拿方法名。见《幼科推拿秘诀》。详双龙摆尾条。
见《陕西中药志》。为香椿子之别名。详该条。
病名。《太平圣惠方》卷五十六:“人先天地痛,忽被鬼邪所击,当时心腹刺痛,或闷绝倒地,如中恶之类。其得差之后,余气不歇,停住积久,有时发动,连滞停住,乃至于死。死后注易傍人,故谓之鬼疰也。”可选用犀角散
见《南宁市药物志》。为凤尾草之别名,详该条。
病证名。见杨志一《生育问题》。即妊娠遗尿。详该条。
【介绍】:见胡宪丰条。
宋代医官职称。隶属于翰林医官院,系一般下级医官职务,官阶从七品。参见翰林医官院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