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APP>中医中药>中医百科>血脏

猜你喜欢

  • 腹痛

    证名。出《素问·气交变大论》。指脘腹、脐腹、少腹部等疼痛。《症因脉治·腹痛论》:“痛在胃之下,脐之四傍,毛际之上,名曰腹痛。”《东医宝鉴·腹》卷三:“腹痛有六,有寒、有热、有死血、有食积、有痰饮、有虫

  • 棒槌草

    见《中药志》。为夏枯草之别名,详该条。

  • 汪石山

    【介绍】:见汪机条。

  • 平旦热

    证名。指在清晨四至五时左右发热。多因肺气热盛所致。《证治准绳·发热》:“平旦发热,热在行阳之分,肺气主之,故用白虎汤,以泻气中之火。”参见发热条。

  • 喉嗌

    解剖学名称。指咽喉。《灵枢·经脉篇》:“足阳明之别,名曰丰隆……其别者,循胫骨外廉,上络头项,合诸之气,下络喉嗌。”参见咽喉、嗌、咽等条。

  • 万全木通散

    《医学入门》卷三方。木通、滑石、赤茯苓、车前叶各一两,瞿麦五钱。为末,每服四钱,水煎服。治阴虚为阳所凑,膀胱积热,小便难而黄。

  • 口眼斜

    证名。出《灵枢·经筋篇》。亦称口眼歪斜。指口眼向一侧歪斜的症象。多由经脉空虚,风痰乘袭所致。《医学发明·中风》:“中血脉则口眼斜。”《证治要诀》卷一:“中风之证,卒然晕倒不知人,或痰涎壅盛,咽喉作响

  • 泻火熄风

    熄风法之一。治疗实热证热极生风的方法。热性病表现高热、手足抽搐、两目上翻、项强,甚则角弓反张、神志昏迷,舌红苔黄、脉弦数,可用钩藤、地龙、全蝎、蜈蚣、生石决明、石膏、黄连、大青叶等药。

  • 肺热身肿

    证名。身肿类型之一。《症因脉治》卷三:“肺热身肿之症,喘咳烦满,不得仰卧,喘息倚肩,身首皆肿,小便赤涩,此即内经诸气膹郁,肺热成肿之症也。肺热身肿之因,肺热叶焦,肺气怫郁,升降之令不行,治节之官失职,

  • 吴文献

    【介绍】:明代医家。字三石。婺源花桥(今属江西省)人。少时喜好医术,为邑诸生时,仍不忘习医。后弃科举之途,专攻医术,精于《素问》,钻研各家之学。撰有《三石医案》、《药性标本》等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