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APP>中医中药>中医百科>血风疮

血风疮

病名。指某些瘙痒性皮肤病。出《疮疡经验全书》卷六。由肝经血热脾经湿热肺经风热交感而成。本病遍体可生,初起形如粟米,瘙痒无度,日轻夜重,抓破则流脂水,浸淫成片;病久风邪郁于肌肤,则耗血生火,瘙痒倍增,破流血水,心烦不寐咽干不渴,大便燥结。治疗:初服消风散,若日久血虚风燥地黄饮子。外用雄黄解毒散水煎熏洗,再搽黄连膏润肌膏。相类于丘疹性湿疹皮肤瘙痒症、紫癜性色素性皮炎等。

猜你喜欢

  • 舌舒

    出明·薛铠《保婴撮要》。即吐舌,见该条。

  • 殷子严

    【介绍】:唐代医生。撰有《本草音义》2卷,已佚。

  • 山枣参

    见《云南中草药》。为地榆之别名,详该条。

  • 腹皮痛

    证名。出《灵枢·经脉》:“任脉之别,名曰尾翳,下鸠尾,散于腹,实则腹皮痛……。”马莳注:“邪气有余,则腹皮必痛。”参见腹痛条。

  • 董文化

    【介绍】:见董炳条。

  • 顶心

    头顶部的中央部位。

  • 翁仲仁

    【介绍】:明代医家。字嘉德。信州路(今江西上饶)人。以小儿科闻名。著有《痘疹心法》(已佚)、《痘疹金镜录》等书。

  • 苦酒

    出《伤寒论》。为醋之别名,详该条。

  • 假苏

    出《神农本草经》。为荆芥之别名,详该条。

  • 艳红纹

    指纹红而娇艳,主寒证(见《四诊抉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