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广西通志》。为含羞草之别名,详该条。
【介绍】:见柯琴条。
病名。脑骨伤之一。出《医宗金鉴》卷八十八。扶桑骨即颞骨蝶骨相接处。打扑损伤,局部焮肿、青紫、疼痛、头晕,甚则昏迷不醒。余证治参见脑骨伤条。
出《神农本草经》。为天仙子之别名,详该条。
即尿。详该条。
病名。为乳蛾之一种。小儿多患之,小儿形气未充,脏腑柔弱,易为外邪所感,邪毒虽不盛,然常留滞咽喉,凝聚不散,肿而为蛾。《喉科秘旨》卷上:“此症因胎生本原不足所致。”症见喉核一侧或两侧肿大,触之石硬,微疼
【介绍】:见苏轼条。
【介绍】:宋代儿科医生。字道源。彭城(今江苏徐州)人。撰有儿科专书(疮疹诀》。
指胎儿娩出。顾允若《妇科辑要》:“胞水已破,儿即堕地,谓之铺蓐。”
即支节烦疼。见《伤寒来苏集·柴胡汤证》。详支节烦疼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