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华佗别传》。即铍针。见该条。
证名。见《医学入门》卷四。自觉腰部软弱无力。因于湿袭经络者,宜肾着汤、渗湿汤;风袭腰背者,宜牛膝酒;房室过度、肾阴不足者,宜八味丸、补髓丹、煨肾丸等;肾虚风袭者,宜安肾丸等方。参见腰痛条。
病名。为一种皮肤疱性脓疡。出《诸病源候论》卷三十五。又名王灼疮,洪烛疮。多见于小儿。由脏腑积热,蕴郁肌肤,外受湿气而成。初生如麻粒,渐增大蔓延,甚则泡浆满布周身,溃烂后如汤火所伤。治宜清热利湿解毒。内
即双生。详该条。
病名。生于胁部的疽。出《刘涓子鬼遗方》卷一。证治参见肋疽条。
病名。《医学入门》:“(鼻)有流臭黄水者,甚则脑亦作痛,俗名脑砂。”参见鼻渊、控脑砂等条。
经穴别名。出《针灸大全。即支沟,见该条。
病证名。疼,义同痛。见头痛条。
见《增订伪药条辨》。为菊花药材之一种,详菊花条。
指甲的别名。见《本草纲目》五十二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