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证名。指由情志激动过度而导致的鼻衄。《三因极一病证方论》卷九:“病者积怒伤肝,积忧伤肺,烦思伤脾,失志伤肾,暴喜伤心,皆能动血。蓄聚不已,停留胸间,随气上溢,入清道中,发为鼻衄,名五脏衄。”可用止衄
【介绍】:见凌德条。
疟疾之一。《金匮翼》:“虚疟者,或体虚而病疟,或因疟而致虚。六脉微弱,神气倦怠,是以补养正气为主。经云,症脉缓大虚,便用药,不宜用针。盖病疟而脉虚,气先馁矣。故不宜用针而宜用药。所谓阴阳形气俱不足者,
以针刺和微波热效应相结合的治疗方法。使用时应先按辨证施治的原则选穴针刺,然后把微波针灸仪的天线接于针柄并固定,调节输出功率,其大小以病人感到温热舒适为度,一般以17~18V为好。每穴每次5~20分钟。
病名。见《校注妇人良方》卷十五。指孕妇腹内生痈。宜用千金牡丹皮散,或神效栝蒌散。用药时除防止坠胎外,应按内痈治疗。详妊娠肠痈条。
躁证之一。指阴盛格阳所致扰动不宁者。《类证活人书》卷四:“阴发躁,热发厥,物极则反也。……外台秘要云:阴盛发躁,名曰阴躁。”常伴见身体微热,面赤,躁扰欲坐井中,或渴不欲饮,脉沉而微等。宜用吴茱萸汤、理
《世医得效方》卷十九方。绿矾(炒熟)半两,芦荟一钱半,麝香一字。为细末,以绢盛药,纳指于袋内,线扎定。治甲疽疮。
病名。指因血虚所引起的耳聋。初起听音不真,久则耳鸣耳聋,目眩头晕,脉细数。治宜补血益气。方可选用四物汤、归脾汤、补中益气汤、六味地黄汤等加减。参见耳聋条。
【介绍】:清代医家。字伦青。湖南衡山人。因得到其外祖父王慎微秘传的白喉验方,因而长于治疗白喉,并于1882年编撰成《白喉全生集》一书(1883刊行)。
病名。《喉科指掌》卷三:“此症寒伏肺家,不肿不红,又无烂点,惟觉干痛,但食米粥,不能吃饭。”治宜温散寒邪。可选用九味羌活汤加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