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名。《儒门事亲》卷三:“热结于舌下,复生一小舌子,名曰子舌胀。”详重舌条。
病名。因饮食劳倦伤脾所致。《诸病源候论·虚劳病诸候》:“脾劳者,舌本苦直,不得咽唾。”《外台秘要·脾劳》:“脾劳热,身体、眼目、口唇悉痿黄,舌本强直,不能得咽唾,生地黄煎。”又:“脾劳虚损,消瘦,四肢
指肺络被火热病邪所伤,引起咳血或咯血的病变。有实热、虚热之分。实热属新病,多因外邪郁而化热,热伤肺络,症见咯血量多、发热面赤、舌红苔黄、脉滑数;虚热多属慢性,平素肺肾阴亏,虚火灼肺所致,症见咯血量少,
【介绍】:见萧吉条。
见《河南中药手册》。为露蜂房之别名,详该条。
见《东医宝鉴·外形篇》。又名大偻、背偻、俗称“驼背”。指曲背俯身,部分脊椎突出,按之高耸之症。多属督脉病变。《杂病源流犀烛·胸膈脊背乳病源流》:“背伛偻,年老伛偻者甚多,皆督脉虚而精髓不充之故,此当用
针刺补泻手法之一。指左右捻转补泻。见《针灸大成》。法以左转为顺,从子位转向午位,属阳,为补;右转为逆,从午位退向子位,属阴,为泻。女子则以阴为主,以右转为顺为补,左转为逆为泻。
见《陆川本草》。为锦地罗之别名,详该条。
书名。①成都中医学院主编。本书是1964年中医学院试用教材的重印本改名者。书中以中医学的病名和理论,对妇科学作了概括性的介绍。1973年由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②山东中医学院中医系编。本书总论部分简要记
书名。张菊人撰。本书汇集作者多年临床治案和经验论述,分温热病,风、劳、鼓、膈四大症,医案选案三部分。作者强调对古典医著原理则应着重领会其精神实质,在实践中创造性地灵活运用;用药治病必须因地、因时、因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