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牛入石
见《广西中草药》。为血风藤之别名。
见《广西中草药》。为血风藤之别名。
出《素问·藏气法时论》。指喘急气逆。有阳明气逆,肺络气逆,肾气上逆之分。《类证治裁·喘证论治》:“逆气,气上逆不得卧而息有音,……阳明脉逆,不得以其道,故不得卧而息有音也。……其不得卧,卧则喘者,是水
书名。6卷(即《医宗金鉴》卷50~55)。本书以七言歌诀加注的形式介绍诊察儿科病证的要领及小儿初生后各种杂病的证治。论述比较简要,选方切于实用;并附面部望诊图、虎口三关脉纹图等。
古代的九种刺法。《灵枢·官针》:“凡刺有九,以应九变。”指各种不同刺法适应不同病变,分输刺、远道刺、经刺、络刺、分刺、大泻刺、毛刺、巨刺、淬刺等九种,详各条。
见《药材学》。为九节菖蒲之别名,详该条。
病证名。亦名妊娠吐酸。见明·赵献可《邯郸遗稿》。吞酸多因脾虚肝旺,伤于饮食,不得传化。有寒热之分:寒者,由脾胃不和,饮食太过,胃脘填塞,脾气不运而致,宜温养脾胃,用六君子汤加吴萸;热者,由于肝气郁滞,
太医署教师职称。负责协助按摩博士的教学活动,官阶为从九品下。参见太医署、按摩博士条。
即躯干骨。包括脊骨、胸骨、肋骨等。
见萧步丹《岭南采药录》。为山柰之别名,详该条。
病名。见《证治准绳·杂病》。即如银内障证。详该条。
出《本草拾遗》。为木蓝之别名,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