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APP>中医中药>中医百科>阴盛阳虚

阴盛阳虚

阴寒内盛,导致阳气虚衰的病机。症见恶寒、肢冷、泄泻水肿,舌淡滑等。治以温阳救逆,兼以健脾利水。《难经·六难》:“浮之损小,沉之实大,故曰阴盛阳虚。”这是在脉诊上的反映,因阳虚于外,故浮取则脉小;阴盛于内,故沉取则实大。

猜你喜欢

  • 红茨藤

    见《分类草药性》。为小金樱之别名,详该条。

  • 南政之岁

    出《素问·至真要大论》。详北政之岁条。

  • 咸鱼草

    见《岭南草药志》。为葫芦茶之别名,详该条。

  • 苦龙胆草

    见《全国中草药汇编》。即金龙胆草,详该条。

  • 本草乘雅

    见本草乘雅半偈条。

  • 证名。见《外科理例》卷一。又名内陷。即疮疡邪毒内攻之意。参见三陷条。

  • 瘟疫传症汇编

    书名。20卷。清·熊立品编次。所谓“传症”,指传染性病症。此书系《治疫全书》、《痢疟纂要》和《痘麻绀珠》三种著作的合刊本。刊于乾隆年间。《治疫全书》6卷,系熊氏取《温疫论》详予考订,兼采喻嘉言有关春温

  • 窦氏外科全书

    见疮疡经验全书条。

  • 子宫穴

    经外奇穴名。出《针灸大全》。原说位在“中极两旁各二寸”,今多据《针灸大成》定位于脐下4寸(中极)再旁开3寸处。有腹内、外斜肌,腹横肌;并有腹壁浅动、静脉,髂腹下神经及其伴行的动、静脉通过。主治妇女不孕

  • 针的异体字。详针石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