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APP>中医中药>中医百科>阴证伤寒

阴证伤寒

病名。指病邪直中阴经虚寒证。见《通俗伤寒论·阴证伤寒》。分寒中太阴、寒中少阴、寒中厥阴三类。寒中太阴用胃苓汤附子理中汤等方;寒中少阴用真武汤附姜白通汤等方;寒中厥阴用当归四逆汤通脉四逆汤等方。《伤寒广要·少阴病证候》:“自然阴证,人皆可晓,及至反常,则不能矣。……至于发热面赤烦躁不安,揭去衣被,饮冷脉大,人皆不识,认为阳证。误投寒药,死者多矣。必须凭脉下药,至为切当。不问浮沉大小,但指下无力,按至筋骨,全无力者,必有伏阴,不可与凉剂。脉虽洪大,按之无力者,重按全无,便是阴证。”参见直中三阴条。

猜你喜欢

  • 热结腹痛

    证名。指热邪内积所致的腹痛。《症因脉治》卷四:“热结腹痛之症,身热腹热,烦躁不寐,时作时止,痛则汗出,或痛而作声,或痛而一汛即欲下痢,一利即止。此热积腹痛之症也。”多因心肝火动,煎熬于内,或饮食不节,

  • 涩疙瘩

    见《陕西中草药》。为红景天之别名,详该条。

  • 小牛黄丸

    《审视瑶函》卷四方。牛黄、珍珠、朱砂、母丁香、乳香(去油)、没药(去油)、沉香、雄黄、人参各一钱,琥珀八分,麝香三分,煅钟乳石一钱半,白芷、当归尾各二钱半。为末,老米饭为丸,粟米大,每服一分,空腹、临

  • 长春子

    即邱处机。见该条。

  • 滞利

    八利之一。实指痢疾。《小儿卫生总微论方》:“……滞利,谓便下脓血相杂也。”治疗参见小儿痢疾条。

  • 王宗正

    【介绍】:南宋医家。字诚叔。绍兴(今浙江绍兴)人。著有《难经疏义》2卷。

  • 祛湿痰汤

    《杂病源流犀烛·六淫门》卷十六方。茯苓、胆南星、半夏、羌活、独活、当归、黄芩、白术、苍术、陈皮、薄荷、甘草、香附、防己、威灵仙。水煎服。治痰湿流注肌肉间,时发痠疼。

  • 脊椎。包括胸椎十二节、腰椎五节、骶骨四节。有支柱人体躯干及脏腑的作用。脊内有督脉,其外两侧为足太阳膀胱经所过。《难经·二十八难》:“督脉者,起于下极之俞,并于脊里,上至风府,入属于脑。”《灵枢·经脉》

  • 乾坤生意

    书名。明·朱权撰。2卷。约刊于14世纪末。内容分述用药大略、运气、各科病证治法以及丹药、膏药、针灸等。卷帙不多,包罗颇广。

  • 盛宏

    【介绍】:参见盛寅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