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APP>中医中药>中医百科>阴阳

阴阳

中国古代哲学思想。含有朴素的辩证观点。中医阴阳学说是这些思想与医学实践结合所形成的理论。主要内容:①阴阳是自然界的根本规律,万物的纲纪,一切生物生长、发展、变化的根源。《素问·阴阳应象大论》:“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神明之府也。治病必求于本。”②阴阳是相对的,又是互根、互相消长和互相转化的。这一理论贯串于解释人体的结构、生理、病理、诊断、防治等整个医学领域中。①阴阳是相对的又是互根的。《素问·阴阳应象大论》:“阴在内,阳之守也;阳在外,阴之使也。”“清阳上窍浊阴下窍,清阳发腠理,浊阴走五脏;清阳实四肢,浊阴归六腑。”“阳胜则热阴胜则寒。”《素问·生气通天论》:“阳强不能密,阴气乃绝。阴平阳秘精神乃治。阴阳离决精气乃绝。”②阴阳互相消长和转化。《灵枢·论疾诊尺》:“四时之变,寒暑之胜,重阴必阳重阳必阴。故阴主寒,阳主热;故寒甚则热,热甚则寒。故曰寒生热,热生寒。此阴阳之变也。”这些观点,构成了人与大自然相应、人体内外统一的整体观念的内涵,并随着医药学的发展,内容不断有所丰富。如八纲辨证伤寒六经学说、脏腑辨证理论和温病卫气营血学说等,都是阴阳理论指导下,在不同领域、不同时期建立起来的,由此形成独特的中医理论体系。但由于受历史条件的限制,这些辩证法的内涵仍然是朴素的。因此,对于中医的阴阳学说必须以辩证唯物主义作指导,以现代科学为手段,在中西医结合的实践过程中整理提高。

猜你喜欢

  • 穴位封闭疗法

    指用注射药物,主要为普鲁卡因等局部麻醉剂的水针疗法。见水针疗法条。

  • 温邪犯肺

    一般指外感性热病发病初期的病机。外感温热邪气,从口鼻而入;又肺合皮毛,主人身之表,故温邪首先侵犯肺卫,出现肺卫之证。证见发热,微恶寒,头痛、咳嗽、口微渴,无汗或少汗,舌红苔薄白,脉浮数。《外感温热篇》

  • 产科入门

    见中国医学入门丛书条。

  • 产后阴户不闭

    即产后玉户不敛。详该条。

  • 真水

    即肾阴。详该条。

  • 舒肝涤痰汤

    《马培之外科医案》方。香附、当归、佛手、橘红、栝蒌仁、郁金、茯苓、苏梗、枳壳、参三七、半夏、竹茹。水煎服。治肝痈六、七日后,胁肋微肿,或兼咳嗽,大便不利。

  • 土形之人

    “阴阳二十五人”之一种类型,出《灵枢·阴阳二十五人》篇。其外貌特征为“黄色,圆面,大头,美肩背,大腹,美股胫,小手足,上下相称,行安地。”性格特征为“安心,好利人,不喜权势,善附人。”体质和发病特点为

  • 木香导滞丸

    ①《松崖医径》方。大黄一两,制枳实、炒神曲各五钱,茯苓、黄芩、黄连、白术各三钱,木香、槟榔、泽泻各二钱。为细末,汤浸蒸饼为丸,梧桐子大,每服七十至八十丸,食远温开水送下,以利为度。治伤湿热之物,不得消

  • 蜈蚣星风散

    《医宗金鉴·外科心法要诀》卷七十五方。蜈蚣二条,江鳔三钱,天南星、防风各二钱五分。为细末,每服二钱,黄酒调下,日二次。治破伤风之邪在表,寒热拘急,口噤咬牙者。

  • 新加木贼煎

    《重订通俗伤寒论》方。木贼一钱半,淡豆豉、夏枯草、焦栀子各三钱,桑叶、制香附、牡丹皮各二钱,炙甘草五分,鲜葱白三枚,鲜荷梗五寸。水煎服。功能和解少阳。治寒热往来,热重寒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