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APP>中医中药>中医百科>阴阳

阴阳

中国古代哲学思想。含有朴素的辩证观点。中医阴阳学说是这些思想与医学实践结合所形成的理论。主要内容:①阴阳是自然界的根本规律,万物的纲纪,一切生物生长、发展、变化的根源。《素问·阴阳应象大论》:“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神明之府也。治病必求于本。”②阴阳是相对的,又是互根、互相消长和互相转化的。这一理论贯串于解释人体的结构、生理、病理、诊断、防治等整个医学领域中。①阴阳是相对的又是互根的。《素问·阴阳应象大论》:“阴在内,阳之守也;阳在外,阴之使也。”“清阳上窍浊阴下窍,清阳发腠理,浊阴走五脏;清阳实四肢,浊阴归六腑。”“阳胜则热阴胜则寒。”《素问·生气通天论》:“阳强不能密,阴气乃绝。阴平阳秘精神乃治。阴阳离决精气乃绝。”②阴阳互相消长和转化。《灵枢·论疾诊尺》:“四时之变,寒暑之胜,重阴必阳重阳必阴。故阴主寒,阳主热;故寒甚则热,热甚则寒。故曰寒生热,热生寒。此阴阳之变也。”这些观点,构成了人与大自然相应、人体内外统一的整体观念的内涵,并随着医药学的发展,内容不断有所丰富。如八纲辨证伤寒六经学说、脏腑辨证理论和温病卫气营血学说等,都是阴阳理论指导下,在不同领域、不同时期建立起来的,由此形成独特的中医理论体系。但由于受历史条件的限制,这些辩证法的内涵仍然是朴素的。因此,对于中医的阴阳学说必须以辩证唯物主义作指导,以现代科学为手段,在中西医结合的实践过程中整理提高。

猜你喜欢

  • 静功

    气功功法。又称内功。采取坐、卧、站等外表上静的姿势,通过放松、入静、意守、调息等炼意、炼气等方法,以锻炼身体内部机能的一种静中动的功法。明·王阳明《传习录》:“静未尝不动,动未尝不静。”静,指在练功时

  • 膀胱实

    证候名。《备急千金要方》:“左手关后尺中阳实者,膀胱实也。病苦逆冷,胁下邪气相引痛。”“右手关后尺中阳实者,膀胱实也。病苦少腹满,腰痛。”

  • 喉间溃烂

    病证名。见《景岳全书·杂证谟》卷二十八。喉间溃烂有虚实之别。因于虚者,多由阴虚于下,火炎于上所致。症见喉间溃烂疼痛,久而不愈,腐臭。治宜滋阴降火。用知柏地黄汤加减。因于实者,多由肺胃实热,毒火上冲咽喉

  • 伤寒例新注

    见伤寒论注条。

  • 葱根

    出《名医别录》。即葱须,详该条。

  • 眯目

    ①病证名。《太平圣惠方》卷三十三:“眯目者,是飞飏诸物,尘埃之类,入于眼中,粘睛不出。”类今之角膜、结膜表浅异物。宜及时取出。参见物偶入睛条。②上下眼睑微合之状。

  • 昆仑黄

    出《本草经集注》。为雌黄之别名,详该条。

  • 足厥阴

    十二经脉之一。出《灵枢·经水》。即足厥阴肝经,见该条。

  • 姚最

    【生卒】:535~602【介绍】:南北朝北周医家。字士会。吴兴武康(今浙江德清)人。名医姚僧垣次子。姚最自幼聪慧,博通经史,年十九随父入关,授齐王府水曹参军。初不学医,天和(566~571)中,奉武帝

  • 天柱疽

    病名。为有头疽生于天柱骨者。出《疡医准绳》卷三。证治同有头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