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滇南本草》。为赤阳子之别名,详该条。
病证名。指黑睛黄仁间积脓的病证。见清·黄庭镜《目经大成》卷二。又名黄膜上冲、推云、内推云。多因风热火毒,外伤失治等引起。证见黑睛与黄仁之间下份,出现黄色或黄绿色脓液,有明显之脓平面,头眼剧痛,羞明难睁
出《三因极一病证方论》卷七。疝之俗称。详疝条。
书名。见《隋书·经籍志》。10卷。魏·吴普撰。已佚。
见《中药志》。为五灵脂之别名,详该条。
病名。《千金要方》卷五:“小儿伤寒,变热毒病。身热面赤,口燥,心腹坚急,大小便不利,或口疮者,或因壮热,便四肢挛掣惊,仍成痫疾,时发时醒,醒后身热如火者。”本证可用升麻汤主治。
泛指侵害人体的邪气。因邪气从外而来,故名。
见《医宗金鉴》卷五十一。即赤白游风色赤者。即胎热丹毒。详该条。
①见《四川中药志》。为狗屎花之别名。②见《全国中草药汇编》。为紫金莲之别名。各详该条。
见《四川中药志》。为茅膏菜之别名,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