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本经逢原》。为蒲公英之别名,详该条。
见素女脉诀条。
病证名。见《审视瑶函》。症与眼弦赤烂同,参见该条。
骨名。出《灵枢·本输》。解剖学同名骨。位于足后。
病名。出《诸病源候论》卷二十七。即油风。详该条。
《证治准绳·类方》第八册方。胆南星、黄连各一两,牛黄二钱,当归身、甘草、朱砂各半两。为细末,汤浸蒸饼为丸,绿豆大,每服五十丸,临卧唾津咽下。治舌纵口角流涎不止,口目斜,手足痿软。
证名。①见《外科辑要》卷三。指疮口不敛,周围组织渐高坚硬。多因疮疡溃后,感受风湿热毒,或不慎房事或饮食禁忌,或外用药物不当所致,可用银针挑破疮口四周,以木耳焙研极细末,麻油调敷可消;亦可用丹药腐蚀;待
医家以笔记、短文、随笔等形式,阐述其临床心得体会以及其他问题的著述。
见《白喉忌表抉微》。该书把治疗白喉的常用药按其作用的猛、缓分为“正将”、“猛将”、“次将”三类。云:“以正将为定法,而以猛将驭其重,次将驭其轻。”其临床意义是“正将”药最为“王道”,“猛将”药治疗重症
六律中的六阳律之一。参见六律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