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药性切用》。为通草之处方名,详该条。
【生卒】:1187~?【介绍】:南宋官吏。原籍寿春(今安徽寿县),祖父时迁居鄞县(今属浙江)碧溪,官朝奉郎提举福建路市舶。由于素弱多病,百药备尝。1227年以“与其病后能求药,不若病前能自防”之意,摭
即枕骨。详后山骨条。
病名。一名伤寒夹瘀。《重订通俗伤寒论·夹血伤寒》:“一名伤寒夹瘀。”“内伤血郁,外感风寒,或脱衣斗殴,触冒冷风,又或跌仆打伤,一时不觉,过数日作寒热,状如伤寒。……头痛身热,恶寒烦渴,胸胁串疼,腹有痛
病名。出《疡医准绳》卷二。生于颧部的一种疔疮。即颧疔,详该条。
病名。①走马牙疳的另一名称,《普济方》卷六十七:“夫急疳者,其候唇勿变青白,断肿满,脓血俱出,朽烂疼痛。颊边有赤白色,或有黑晕,即须针却恶心,不然烙之。若不早疗,死于旬日,故名急疳也。”②出《婴童百问
【介绍】:见程迴条。
经验方。见《中西医结合治疗骨与关节损伤》(武汉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当归尾、姜黄、紫荆皮各120克,细辛、大黄、生川乌、皂角、肉桂、透骨草、丁香、白芷、红花各60克。为细末,以蜂蜜或凡士林调成软膏,外
证名。指肺脏虚衰,气失通调引起的腹胀。《症因脉治》卷三:“肺虚腹胀之症,面色惨白,气弱不振,时胀时退,二便清利,此肺经阳虚之症。若肌肉消瘦,咳嗽面红,多汗骨蒸,此肺经阴虚之症。二者皆名肺虚腹胀症也。”
【介绍】:见胡慎柔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