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APP>中医中药>中医百科>食积泄泻

食积泄泻

病证名。指饮食积滞伤脾所致的泄泻。又称伤食泻食泻积泻。《症因脉治》卷四:“腹痛即泻,泻后即减,少顷复痛泻,腹皮扛起,或成块或成条,泻下臭如败卵,此食枳泄泻之症也。”《医学心悟·泄泻》:“胸满,痞闷,暖腐吞酸,泻下臭秽,食积也。”《证治要诀·大小腑门》:“食积腹疼而泻,不可遽用治中兜住,先用调脾饮,吞感应丸。或因食一物过伤而泻,后复食之即泻者,以脾为其所伤未复而然,宜健脾汤。因食冷物停滞伤脾,脾气不煖,所食之物不能消化,泻出而食物如故,宜治中汤加干葛(一作干姜),吞酒煮黄连丸。”参见伤食泻条。

猜你喜欢

  • 李助

    【介绍】:东汉时医家。号翁君。曾著有《经方颂说》,不传。

  • 中闸

    经外奇穴名。见《经外奇穴汇编》。位于脐下4寸(中极)旁开0.2寸处。主治子宫脱垂。直刺0.5~0.7寸。

  • 虫草

    见《本草问答》。为冬虫夏草之简称,详该条。

  • 连珠发

    病名。出《疮疡经验全书》卷四。发背的一种。因症见多处肿焮,甚而彼此相连,形如贯珠故名。由荣血火毒蕴结所致。《校正外科大成》卷二背部:“连珠发,连肿三五块,形若贯珠。内则百节皆痛;小腹胀,小便闭,阴囊肿

  • 膝解

    指膝关节。《素问·骨空论》:“膝解为骸关。”

  • 脉绝

    古病名。指血脉枯涩败绝的疾患。《备急千金要方·心脏》:“扁鹊云:脉绝不治三日死,何以知之?脉气空虚,则颜焦发落。脉应手少阴,手少阴气绝,则脉不通血先死矣。”参见脉极条。

  • 胃热呕吐

    证名。见《金匮翼·呕吐统论》。又称胃火呕吐、热呕。详热呕、胃火呕吐条。

  • 身痒

    证名。指身上皮肤不适,非搔不快的感觉。见《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多由邪郁肌表不能透达、血虚风燥等所致。可见于热病汗不得出、疮疥、瘾疹等疾患。

  • 许孝崇

    【介绍】:唐代医生。撰有《箧中方》3卷。

  • 足心穴

    经外奇穴名。出《幼幼新书》。位于足底,当涌泉穴后1寸处。主治崩漏,头痛,眩晕,足底痛等。直刺0.3~0.5寸。艾炷灸3~5壮;或艾条灸5~15分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