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绍】:宋代医生。著有《十全博救方》1卷。已佚。
出《吴普本草》。为石菖蒲之别名,详该条。
指面现枯萎晦黄的病色。多由脾胃虚弱,气血不能上荣所致。《中藏经·脾脏虚实寒热生死逆顺脉证之法》:“脾病则面色萎黄。”可见于多种慢性消耗性病及贫血、失血、营养不良等疾患。
病证名。《水镜方》:“热闭者,由胎热壅闭不能啼,用小叶葵捣取汁,调熊胆末,抹儿口中。亦可用回气法。”参见初生不啼条。
病名。指水邪与宿食相搏,结聚于胁下而成的癖块。《诸病源候论·癖病诸候》:“此由饮水聚停不散,复因饮食相搏,致使结积在于胁下,时有弦互起或胀痛,或喘息短气,故云癖结,脉紧实者,癖结也。”参见癖有关条。
见《杂病源流犀烛·内伤外感门》。即陈皮厚朴汤,见该条。
皮肉相交处。《灵枢·官针》:“先浅刺绝皮,以出阳邪。”
【介绍】:见宋祥麟条。
病名。即项部瘰疬破溃难敛者。《疡医大全》卷十八:“瘰疬……缠绕项下,先肿作脓,穿破难干,故名漏项。”
病名。《脉因证治》卷下:“咳而声嘶破,俗名声散也。”即音嘶。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