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一部》1977年版。为苣荬菜之别名,详该条。
证名。厥逆头痛的别称。见《世医得效方》卷十。详厥逆头痛条。
见《张氏医通》卷十三方。即鹿茸丸第三方,见鹿茸丸条。
见《广东中药》,为独脚柑之别名,详该条。
病证名。麻毒热盛,上攻咽喉的证候。多由表邪郁遏,麻毒不能舒发,或“疹后余毒不散,结于咽喉”(《治疹全书》)所致。其症轻者咽喉肿痛,重者汤水难下。疹初喉痛,宜清热解毒,用银翘散加减;里热炽盛或疹已发出而
又称补气摄血。是治疗气虚而出血日久不止的方法。例如妇女子宫出血日久,血色暗淡而稀薄,面色苍白、心慌气短、精神萎靡、四肢清冷,舌淡苔白,脉细软,用党参、黄芪、艾叶、白术、云苓、熟地、炙甘草等。
书名。4卷。清·洪寿曼编于1907年。本书内容采自前人医著,用白话的形式予以阐述。为初学入门读物。卷1脏腑功能、四诊、治法;卷2~4内伤,外感,妇、儿多科病症,附录杂病简验方。全书文字浅近,吸取了西洋
太医署教师职称。负责协助按摩博士的教学活动,官阶为从九品下。参见太医署、按摩博士条。
药物学著作。8卷(又有12卷本,内容相同)。清·沈李龙撰。刊于1691年。卷首为本草图。沈氏将药物分为水、火、谷、菜、果、鳞、介、禽、兽等10部,收集药物220种,采辑《本草纲目》及有关食疗本草类著作
书名。1卷。清·王士雄辑。刊于1853年。本书收录民间验方,分为头风、面皱、肺痈等40余类,约100余方。选方大多简便实用。末附王氏所撰《潜斋医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