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宗金鉴·外科心法要诀》卷六十二方。象皮一两,驴悬蹄一块,鸡子清三个,木鳖子七个,蛇蜕二钱,蝉蜕四钱,血余三钱,穿山甲六钱,槐枝、榆枝、艾枝、柳枝、桑枝各二十一寸,麻油三斤。将药浸七日,煎如常法,滤
见《中国药用植物志》。为水蜈蚣之别名,详该条。
证名。指黑睛部位病痛。详目痛条。
书名。原题清·徐灵胎撰。1卷。作者阐析脉位、审象、因形气以定诊等总论内容,分述大、小、清、浊诸脉,冲阳、太谿脉、真脉、孕脉、五脏脉、新病久病、高、章、纲、煠、卑、损、太素脉等。虽非系统之作,但论述简要
唐代太医署一种官职的名称,只设1名。
病名。①指痢疾如蛊注,下脓血瘀浊杂物者。又称蛊疰痢、蛊注毒痢、虫疰痢、蛊痢。《诸病源候论·蛊注痢候》:“虫注积候,此由岁时寒暑不调,则有湿毒之气伤人,……毒气侵蚀于藏府,如病蛊注之家,痢血杂脓,瘀黑有
鸣,声音;显,显露形色。指显露声色。《素问·五常政大论》:“其令鸣显。”
病名。出《疮疡经验全书》卷二。即猫眼疮。详该条。
见清·周纪常《女科辑要》卷五。即倒产。详该条。
见《杂病源流犀烛·内伤外感门》卷二十一。即连翘薄荷饮,见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