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APP>中医中药>中医百科>麻药法

麻药法

用中药进行麻醉的方法。我国关于使用麻醉药的记载很早,见《列子·汤问篇》。公元二世纪华陀应用酒服麻沸散的麻醉方法施行外科手术。元·危亦林世医得效方》卷十八:“攧扑损伤,骨肉疼痛,整顿不得,先用麻药服,待其不识痛处,方可下手。或服后麻不倒,可加曼陀罗花草乌五钱、用好酒调些少与服,若其人如酒醉,即不可加药。”后世多沿用并有改进。解放后,应用曼陀罗、樟柳硷等中药麻醉于临床,使中药麻醉重新得到重视和应用。

猜你喜欢

  • 子游

    【介绍】:战国时医家。详见子阳条。

  • 头风眩晕

    病证名。见《医碥·眩晕》。又称头风眩运。详该条。

  • 红花艾

    见萧步丹《岭南采药录》。为益母草之别名,详该条。

  • 平血饮

    见《观聚方要补》卷八。即升麻葛根汤,见该条。

  • 面脱

    指面部肌肉消瘦如脱。多由正气大虚,气血耗竭所致。《素问·玉版论要篇》:“色夭面脱,不治。”

  • 三叉明棵

    见《河南中草药手册》。为猪毛菜之别名,详该条。

  • 产后漏黄水

    病证名。肖山《竹林寺女科秘方》:“产后一月,漏黄水不止,此乃血虚之故,宜服补血汤(当归、肉苁蓉、附子、川芎、白芍、茯苓、甘草)。”

  • 胃热渴

    渴证之一。见《圣济总录》卷五十九。因脾胃实热灼津所致。症见胸膈烦闷,口渴引饮。治宜清胃生津,用猪肚丸、赤茯苓散、玉女煎等方。

  • 箸针

    见《外科正宗》。即皮肤针。见该条。

  • 风门

    ①经穴名,代号BL12。亦称风门热府,出《针灸甲乙经》,别名热府。属足太阳膀胱经,督脉、足太阳之会。位于背部第二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处。布有第二、三胸神经后支的内侧皮支,深层为外侧支,并有第二肋间动